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4603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相关行业的仪器仪表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电工电器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核心课程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三维建模、液压与气动、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伺服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工控网络技术、现场总线、变频器应用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等。
四、就业面向
面向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相关行业的仪器仪表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电工电器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售后服务等工作。
五、教学团队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7人,绝大多数都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51.85%;具有讲师、工程师职称的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18人。本专业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人。本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近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3名教师获得安徽省金牌职工光荣称号;建成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共4门,正式出版工学结合教材20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教科研论文60余篇,拥有国家授权专利近60项,主持省级和院级教研和科研课题近30项,每年为企业进行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及鉴定达千余人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成绩斐然。本专业教学团队现已逐步成为一支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六、实验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有变频器综合实验实训室、PLC实验实训室、工控网络技术实训室和自动生产线实验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设备总值达数百万元;同时与奇瑞汽车公司、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日立家用电器(芜湖)有限公司、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安徽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10家。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本专业全面实施“校企一体、技能训练不间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七、专业特色
本专业2010年被评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骨干院校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安徽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同年本专业被列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群——自动化类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建设专业,同年12月被评为安徽省特色(品牌)专业。2019年被列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重点建设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本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和技能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院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体系。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应的现场编程、维护、安装、调试等任务,校企共同开发虚拟仿真项目,采用理实一体、模拟车间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逐步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积极探索和创新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本专业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在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岗位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明确岗位群对应的工作任务,再分析其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然后以职业标准为指南,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初步构建基于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集成的系统化项目式课程教学体系。根据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体现能力标准岗位化、课程构建工作过程化、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活动化、能力形成实践化、技能鉴定随堂化、教学评估立体化的课程设计思想。
我院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单位。本专业将依托资源库数字化教学资源,重点建设《工控网络技术》、《PLC应用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定期修订教学大纲,不断添加行业发展新动态和新技术等知识,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借助多媒体、仿真、网络教学等先进教法组织教学,进行项目课程的教学改革,重视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以及论文论著的发表,已编写《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及校本教材20余部,发表《工控网络技术模块化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自动生产线实训系统的项目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教学类论文多篇,这些措施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3)社会服务与示范辐射能力
本专业先后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力叉车、奇瑞汽车公司、楚江集团、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安徽车辆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成果丰硕。本专业还为奇瑞汽车公司、芜湖供电公司、芜湖卷烟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职工进行了专项技术技能培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专业积极参与了各级各类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近几年来,本专业每年为企业进行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及鉴定达千余人次。本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了本专业的知名度。
(4)人才培养质量(包括专升本、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等)
本专业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毕业学生双证书率达100%,其中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的近100%,高级技能资格证的约占3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通过每年进行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且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骨干;还有部分优秀毕业生凭借在学校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和培养出的专业素质,他们能独挡一面,有的在大中型企业中担任总工、有的是技术主管,或是自己创办企业当老总。近年来报考该专业的学生平均分年年攀升,报考比例居高不下(第一报考志愿率最高达到576%)。
本专业毕业生每年报考“专升本”的比例和录取率都较高,学生参加专升本人数逐年提高,每年录取人数占报考人数达到70%左右,并且已有多名同学本科毕业后顺利考上研究生。
本专业学生踊跃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和机器人大赛等。近几年来,本专业培养的大学生共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1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7人,荣获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8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21人。他们既为自己人生出彩,又为机电专业争光。